close

疾病浪潮

  有很多流行病及傳染病跟人類發展息息相關。在此舉糖尿病跟瘧疾為例。

  與糖尿病有關的基因(書中稱為「儉約基因」)能讓人類擅長保存熱量。這項功能在狩獵時代非常重要,因為隨時不知下一餐在哪裡。但時至今日,這項功能在已開發國家反而成為缺點。因為這些地區的人民早已營養過剩,如果人體又儲存過多的能量,反而傷害了免疫系統。 

  關於瘧疾的描述讓我印象深刻,因為瘧疾滅掉了吳哥窟的城市。在當時,吳哥是座農業大城。當人類進入農業時代後,渠道設施的設置是必要的,但渠道另一方面卻會囤積水並讓水流靜止,塑造出適合瘧蚊生長的環境。在瘧疾肆虐情況下,吳哥的居民終究只能棄守整座城市,遠離他鄉。

  書中還有其他慢性病或是傳染病在人類演化上所佔有的地位。欲知詳情,去翻書吧!

精神疾病

  本書將精神病獨立為一個章節,可見精神疾病在現在有多麼重要,而這也是書中主要重點之一。

  精神疾病簡言之,也是人類進入農業時代才有的。在狩獵時代時,人口不密集,也較少團體規範。狩獵完閒暇之際,還可以自由地跑去畫壁畫。反觀進入農業時代後,人口密度增高,造成過多的背景社交刺激。經過研究,人類適合生活在 130 人的群體中,這也是狩獵時代最典型的族群數量。因此在現在人口稠密的情況下,無形中增加人類的壓迫感。再者,現代生活處處都有制度規範,限制人們隨心所欲的自由。在雙重打擊下,才讓現代人的精神疾病與日俱增。

基因革命

  人類現今已能稍微掌握控制基因的皮毛。但人類自覺扮演上帝角色這件事對人類是否有益仍待商榷。不過基因的倫理對錯不是本書議題,所以並沒有深入著墨。

  在這章節最讓我訝異的是原來《姊姊的守護者》中的劇情早在十年前就已上演。一對夫妻為了救活罹患罕見疾病的首胎孩子,靠著基因檢測及體外胚胎挑選,篩檢出與孩子基因最相符的第二胎,最後靠著第二胎的臍帶血救活首胎。整件事當時在倫理上引起激辯,最後是靠著到國外從事治療才得以避開國內紛爭。(說真的,站在父母的觀點來觀看,願意力搏孩子的一線生機也是人之常情。但當時人權委員會最後做出的判定是禁止基因治療。也許操縱基因對整體人類發展難以認定利弊,但如果基因治療是個體生存的最後生機,怎能以公共的立場來拒絕個體接受治療?)

  回歸內文本身,本書提到的基因議題在於對整體人類是否有害。好比在未來,選擇不要帶有糖尿病或是肥胖基因可以任君選擇。但別忘了,與糖尿病有關的基因同時有保存人類熱量的功能。如果族群裡的每個人都拿掉此基因,在下一個冰河期來臨時,族群可能就全滅了。

氣候危機

  在狩獵時代,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不會無所求的利用資源。但隨著可以自己創造供給的農業時代來臨,「儲存多餘的能量」成為主流,因此開始創造了不必要的需求。而到了工業時代的興起,人類掌握大自然的力量日增。但學會控制能量的方法卻使得人類更加貪婪,對於資源的需求早已超出真正所需許多。而消耗龐大能量的背後是多少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供應,因此造成了氣候危機。許多島國的氣候難民,好比吐瓦魯,更是首當其衝。

  還有更驚訝的事實在於,人類造成的全球暖化已不可回復。但這不代表我們就能繼續為所欲為。現今能做的,除了盡全力拖延暖化危機以外,便是學會適應並打造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宗教信仰及基本教義派

  宗教狂熱是目前重要的全球議題,畢竟許多戰事以此為底,其中尤以基本教義派的影響為甚。所以,我們必須回歸到起初宗教的產生來思考此問題的產生。最早在狩獵時代,人類的資源全來自大地,因此人類敬畏大自然,自然界的一草一物都有專屬神明。到了人類學會種莊稼後,便不再對大自然事事關切,宗教神祇只出現在與農作物有關的事物。而當務農維生的人類想掌握大自然的同時,慾望便再度改變宗教的觀念。神祇的數目減少,影響力卻擴大。人類期盼只要存在一兩位神明,就能讓世間萬物和諧相處。

  藉由信仰的慰藉來度日並不是壞事,但如果相信的那一兩位萬物之神是不同的,便起了宗教戰爭。而現代理性科學的發展所造成的傳統神話式微更增添不少火藥。看著所處的世界被舉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旗子弄得烏煙瘴氣、強權文化侵略他國、戰爭頻繁、階級劃分導致社會不公等等,一些人開始對所謂的理性、科技、文明等字眼提出質疑,將一切動盪歸於人類不信仰神明、為所欲為的結果,於是他們反求宗教尋求答案,認為要將生活全面與宗教結合才能解決紛爭。基本教義派至此儼然而生。

第2頁|全文共4頁
arrow
arrow

    remo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