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沿岸自行車道與西臨港線自行車道是高雄市最引以為傲的兩條自行車道。沿途設有專用的車道與號誌,也設有多處的休憩點與公共腳踏車站。不僅將風光明媚的愛河沿岸、高雄港、駁二、歷史博物館、西子灣等景點一一串起,更是高雄擠進亞洲五大鐵馬城市的大功臣之一。
這次就趁著考完期末的空閒時間,揪團來體驗高雄的海港魅力,也順便用腦中淺顯的高雄記憶來向大家介紹高雄。
------
本次的旅途就從愛河之心開始。愛河之心曾因其美觀兼滯洪的角色獲得全球環境卓越獎的肯定。這裡因為剛好有腳踏車站可供租賃,所以就以此設為起點。
01▲「愛河之心」站
02▲從愛河之心到治平橋(中華一路與同盟路口)之間的河堤沒有經過特別修飾,北側仍舊是鐵皮工廠的天下,而南側則闢建為居民的休憩公園。不過這段路途倒也顯出愛河最原始的面貌。
03▲從愛河之心出發不久就會看見光之塔。光之塔原為高壓電塔,但在高雄市全面電纜地下化後成為僅存的電桿,再加上太陽能板後晚上便能展現耀眼的光芒。
04▲在光之塔附近設有連通兩岸的橋樑,而且只限行人與腳踏車專用。愛河沿岸的跨岸造景多為不假雕飾的鋼板,外觀設計別有工業風格。不過我怎麼越看越像魚骨頭?
05▲經過中華路後,兩岸便開始多了栽植許多花卉作為裝飾。北岸的鐵皮工廠也一躍變成水岸第一排的豪宅聚落。
06▲眺望北岸的花簇。雖然不知這是什麼花,但一整片的花海還是很美。而且這種花還一路種植到愛河出海口。
07▲在抵達中都濕地前會看到如火如荼施工中的中都願景橋。腳踏車道在此會短暫中斷,騎到這裡要小心,不然隨時會回高醫。
08▲中都濕地;這附近原是木材廠的聚落,但在停工後便改建成親民的溼地公園。
09▲在治平路橋到九如陸橋間,北岸多為高聳的大樓。搭配水中的倒影很有對稱之美!
11▲愛河南岸在中都溼地附近也就順勢從平常的休閒公園改為濕地。
13▲中都橋眺望中都唐榮磚窯廠。這座高齡 110 歲的磚窯廠曾是愛河附近最重要的經濟產業。倒閉後那兩根煙囪卻仍是屹立不搖。
14▲愛河自行車道與臺鐵交會處;因為正進行鐵路地下化工程,所以經過要小心...
15▲建國陸橋;建國路橋是個分界點。從此處開始到出海口,兩旁的人工設施瞬間變多,也吸引很多人來釣魚(是違規的!)愛河兩岸的道路也逐漸從幽靜轉為繁忙。
16▲建國陸橋旁望向愛河;雖然沒有國外大條河流的氣勢,但小而幽靜的景色便是愛河迷人之處。
16▲公共腳踏車「家樂福愛河店」站;在這裡邊喝咖啡邊看愛河應該是個奢華、悠閒的享受吧!另外,腳踏車一小時內換車不用錢喔!
18▲在七賢路轉向到右岸騎河西路;對岸是立德棒球場,沒有澄清湖棒球場前,這裡是高雄比賽職業棒球的場地。
19▲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這裡原是市政府,後來搬遷後改為史博館。如果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大概會喜歡這棟,因為裡頭還留有當時 228 事件的史蹟。
21▲從愛河轉向中正路後便到了鹽埕埔。鹽埕埔是早期高雄最繁華的地段,但隨著時空轉移便逐漸沒落了...
22▲為了挽救沒落的鹽埕埔而新設的招財貓,可惜孤貓無力可回天
24▲大勇路、七賢路口;因為緊鄰高雄港,公園路兩側以前是五金行的商圈,但一側在居民的抗議聲中改建為公園。
25▲大勇路末端可接到另一條自行車專用道:西臨港線。相較於愛河自行車道是體驗「河」,西臨港線體驗的是「海」。
26▲西臨港線往西騎到底可到哈瑪星。這裡擁有高捷「西子灣」站以及臺鐵「高雄港」站。身為舊縱貫線終點,高雄港站的車站規模可說是空前絕後!
29▲西子灣站附近的丹丹漢堡;此為旅途的休息站,所以就當作網誌的分隔點。
接下來的行程便是沿著高雄港邊而行,也就是大家對高雄的典型印象。沿著港邊吹著海風、騎著腳踏車,就讓海風把所有煩惱吹走吧! 請續接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