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童話故事總會內含幾則寓意,本小說亦是如此。

  第一個讓我思考的事情是反擊到底算不算成功?雖然多數人認為是場大快人心的逆轉勝,但總覺得這一拳雖然打得響亮,但卻帶點缺憾,沒有將敵人擊倒的痛快。曾根崎薰雖然在記者會上告發指導教授的惡行,但記者會終了時,另一名研究生卻忍辱負重,出面替教授鋪台階、扛下責任。因為他深知,如果教授真的下台,研究室也會跟著垮台,而其他研究生為了研究出疾病治療方式的理想終將告吹。因此,雖然曾根崎薰反擊了,但流彈打中了同夥,而教授雖然受傷,卻保住了地位。最令人慨嘆的是,這樣的結局並不完美,卻更貼近血淋淋的真實。

  指導教授的惡行同樣值得深入思考。書中描述的學術生態很寫實,像是必須跟時間賽跑,卻為著無法做出實驗結果而煩憂的研究生,抑或是亟思 impact factor (影響係數)點值的教授。也正因為寫實,才正是顫慄之處。咒罵書中指導教授捏造結果、好大喜功、爭功諉過的同時,別忘了教授部分的動機是要維持實驗室的營運。好比這位教授說的:「你或許覺得錢、錢、錢的煩死了。可是做研究,最重要的就是錢。」現實的情況便是如此!如果一直苦無成果發表,或是投稿論文的期刊較為無名,將使得其學術地位無法爬升,最顯眼的結果就是未來在爭取研究預算上會難上加難。這也是一些學術機構逼迫教授必須有高產能的原因。想起之前各校搶五年五佰億計畫搶破頭的新聞,又想到幾位無顯著研究成果而挫折的好老師,或是不願屈就如此而出走校園的好老師,我在想,到底書中的指導教授是有著汲汲營營的私心在先,還是現行制度出了什麼問題,才逼得他走火入魔呢?

  是說整本書最佩服的人物非主角老爸莫屬啦!這位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研究「賽局理論」的老爸從未露面,卻是主角非常重要的心靈支柱。透過電子郵件的聯繫,更在最後反擊的過程中擔任軍師的角色。小說篇章的標題便多是他的話語。這些話語饒富趣味,讀完小說更能透徹其故。不知為啥,不論是隱身於鏡就能戮萬軍的藏鏡人、羽扇一揮便能力抗司馬懿的諸葛亮,或是坐在電腦前就可運籌帷幄,綜觀大局的主角老爸,都讓我有種莫名的憧憬。(遠望)

  回到書本身上。整本書敘述有趣、節奏明快、劇情緊湊、用詞淺顯(像是 retinoblastoma (視網膜母細胞瘤) 都刻意以眼球癌表示),不論有無醫學知識都能輕鬆地一口氣讀到最後。甚至我覺得這本書要描述的重點其實是學術界,而醫壇只是剛好本身是醫師的作者可利用的題材而已。不論如何,本書的內涵,包括學術研究的寫實與黑暗、媒體的渲染偏頗、親子間的情感、承擔認錯的勇氣、國中生間的友情等等,不同人讀都可以找出幾個共鳴點。總而言之,就是一本值得一讀的輕鬆小品啦!

第3頁|全文共3頁
arrow
arrow

    remo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