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命名-3.png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多少人在深夜裏無奈的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亞細亞的孤兒.羅大佑》

------ 

這兩天來,「遊民問題」浮上檯面,原因出自於以下影片:

  這部短片拍得很感人,也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但是在發揮同理心的同時,也該思考一下問題的本質,不然就只落得被利用的工具而已...哭完什麼事都不想,那就沒意義了...

  就先談談遊民吧!遊民就像個完整社會架構的必要條件,不論在多先進的地方都會有遊民的蹤跡。遊民之所以為遊民,大部分是失業問題,但也有可能是沒有家人照顧、身心障礙或罹患疾病的關係。臺灣目前的失業率較其他有同樣問題的國家低了許多,可見失業並不是重要條件(從遊民的年齡層分布也可得知),而是因為其他方面的弱勢造成其經濟能力失去,進而走上遊民這條路。

  既然遊民無法完全根除,那又該如何面對呢?我覺得可以分成「尚未成為遊民」以及「已成遊民」來討論。「尚未成為遊民」這塊潛因子較少人提及,大家所關心的多為街上看見的遊民而不是快成為遊民的人。但這些人其實也不容忽視,就如同醫學上的預防勝於治療一樣,把 high risk factor 除掉可以減少後續的問題。而政府該做的就是思考他們為何會淪為較弱勢的一方。舉例而言:如果單純是失業問題,則應有暫時的失業救濟以及教導新的謀生技能,或是再就業的輔導機制,儘可能增加他們的經濟來源;如果是因疾病造成的,則政府應救濟或延緩其龐大的醫療費用,再針對爾後的復健、重回經濟軌道進行輔導,等他們的問題改善之後再來逐步償還之前的醫療費用等等。

  針對既存的遊民而言,我覺得可以分短、長期來看。短期來說,最基本的就是只治標的緊急照護,例如提供食物券、睡袋、棉被等等。另外,或許也可以參考國外的做法,在天氣惡劣的時候,開放閒置的公共設施供其庇護,像是地下道。尤其臺灣還有數不清的蚊子館閒置中,也許拿來當作遊民庇護所是不錯選擇。長期來說,我認為應有統一的收容中心。臺灣目前已有幾家收容中心,但數量過少且各自為政。除了設立統一的收容中心以外,此中心還必須可以和職業介紹或醫療機構有良好的橫向溝通,讓還有能力的人找到工作、讓身心障礙者可以有棲身之所。

  當然,解決問題最現實的問題還是在於經費。我覺得採用類似「以工代賑」的方式或許可稍微緩解困境。記得之前金融風暴時,馬總統的「擴大內需」方案嗎?當時內容是提供較一般的工作給暫時失業的勞工來度過景氣寒冬。如果稍微換個方式,將平常的整理公園、打掃公廁、簡單的文書工作或是一些公共設施的維護工作交給他們,我相信他們的工作表現會更好,因為他們不會把此當作是暫時的工作。而將周遭的環境維護好,我相信社會將不會再對他們投以排斥的眼光。

------

  備註:雖然輿論一面倒批評臺北市府的說法,但別忘了,當地居民可是大力支持的,畢竟大多數人不想跟遊民為鄰。所以我覺得問題不在潑不潑水,而是遊民的收容問題。希望大家不要專注於潑水這件事,而是如何安置遊民。順便一提,我覺得影片中沒有所謂潑水在遊民身上,只是假借清掃的名義趕走遊民而已。另外,應曉薇議員也真的沒有媒體所說的「提倡」噴水在遊民身上,只是單純的開玩笑,只不過身為市議員卻拿這種事情開玩笑蠻不妥就是了。 

(沒有人願意成為街頭上的孤兒、每個人都想要有溫暖的家。身為遊民是逼不得已,所以希望主政者能好好重視這個問題,尤其這幾年來遊民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

arrow
arrow

    remo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