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23001596-594238655.png

  本篇為原本遊自助新村的後記。不過不小心刪掉遊記本文又忘了備份,所以徒留後記了 = =

  這篇後記只是單純在抒發對眷村的想法,與遊記無關。

------

  到目前為止,我踏足過的眷村有台南的二空眷村、水交社、高雄的勵志新村、自助新村以及一些其他較小、未清楚名稱的眷村。除了自助新村命運乖舛以外,其他眷村的命運可說是殊途同歸 ── 拆掉!拆掉!拆掉!每看到一個眷村倒在怪手之下,有個想法總會浮現腦海:「對於眷村文化的保留,除了名義上的『都市更新』、『眷村文化園區」,是否還有更深入的考慮?」

  我一直覺得文化保存是國家的重要課題。一個國家所擁有的歷史記憶,不僅珍藏了其在時間洪流中留下的每步腳印,在了解自身的來龍去脈也能使本身了解自己、認同自己、甚而將整個社會作緊密結合或是做為擘畫未來的參考。可惜臺灣政府對於自己的歷史文物非常不重視,包括眷村在內。

  回想起小時候常騎車經過的水交社眷村。以前的水交社是個典型的眷村,一整排統一的磚造屋瓦、蜿蜒小路穿梭其中,挨家挨戶緊密相連就像是個生命共同體。現況呢?目前的水交社以不復以往,大半的眷街廓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至今仍開發甚少的「水交社重劃區」。只有少部分的眷村區有幸被闢建為公園,名為「水交社文化園區」。每當騎車經過看見如此的「文化園區」時,都會有些感慨。與這片土地有深刻連結的眷村跟唐突的重劃區相比,為何政府會選擇後者?

  是說自助新村仍舊存於今天還真帶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分在。自助新村原早已規劃拆除,但「眷村裡迷路」使她迴光返照。雖然作者本意是想藉此讓大家認識眷村文化,不過保留至今的轉捩點反而是因為此處吸引了大量遊客來「參觀」眷村而不是「認識」眷村。眷村居民由此換來大眾的關注與延長搬遷的時間,不過付出的代價是一張又一張像春聯一般貼在大門兩側的「請勿喧嘩」。如果眷村沒有以歷史為由而保存下來,反而是因大量的遊客才換得重視,不知當地居民作何感想?

  大量的眷村在時光飛逝中迷路了。在「眷村改建條例」的登高一呼下,大部分的眷村如果不是被拆除而徒留一小片眷村氣息的文化園區,就是重新規畫為新興重劃區。如此作為凸顯出臺灣對於歷史文化的態度仍就不如眼前利益。粗魯地對待文物與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又有何差別呢?忘記從哪聽來的一句話::「新的東西會一直創新,但舊的東西逝去就不回頭。」希望在怪手鏟下那片紅磚屋瓦時,政府是真正再三研議而認為利大於弊。也希望大家在自助新村裡買那綠色瓶身的彈珠汽水時候,能夠想想是希望那顆彈珠是在臺灣歷史中富有其意義的真彈珠,還是只是商人賺觀光財的偽復古而已。

1322989419-3777919612.jpg
01▲永戀眷村,夢中再見

------

  附註:自助新村已全部拆除。

arrow
arrow

    remo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