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再會啦!老臨港線」標題  

聊卡打車之旅前,先來說說臨港線的歷史吧(茶~
日治時期縱貫線剛通車時終點站是位於現在的高雄港站
過沒幾年,鳳山支線(現屏東線)通車後
高雄港站也就擔負鳳山支線的起點
1940 年代後,隨著經濟發展
為了運貨需求,政府便開始修築了延伸市區內的鐵路
到了民國 56 年,高雄第一臨港線正式完成
民國 66 年,又為了連通高雄港其他貨櫃中心及中鋼等企業
高雄第二臨港線也相繼開通
自此臨港線不僅成為沿路工廠重要的運輸管道
更為高雄打下扎實的工業基礎
這也使得當時的高雄港站不僅帶動了鹽埕埔一帶的繁榮
更使它成為臺灣最大的火車站
然而隨著臺灣逐漸走向公路運輸
臨港線的存在意義受到考驗
2000 年後
臨港線開始思考走向觀光價值
接下來的連續三年,臨港線不僅開辦了高雄燈會的接駁列車
也被麥當勞承租路線行駛嘟嘟列車(觀光列車)
這些事蹟都轟動一時
可惜臨港線最終能難逃劫難
在營運不佳、高捷興建、輕軌計畫等重重打擊下
高雄臨港線西段於 2006 年陸續停駛(題外話:高捷興建時,因為臨港線東側的中正路平交道坍塌,使它短暫起死回生過)
接著,高雄臨港線東段也於 2011 年結束營運
目前的臨港線只剩高雄車站至前鎮車廠間仍有車輛調度的功能
未來鐵路地下化完成後
扛起高雄經濟命脈長達近一甲子的臨港線也將正式畫下句點...

-------------------------------------------------------------------

開頭好像有點沉重@@
接下來來說說這趟卡打車之旅的來龍去脈吧!
星期三是清明節,也是難得沒課的日子
因為不想在家「宅」起來
所以就想說來騎趟腳踏車吧!
最近東臨港線自行車道剛完工
於是就心想著:「何不騎腳踏車繞高雄一圈呢?」
然後就起身出發了...

原本預計這趟腳踏車之旅要花3個小時
沒想到這嚴重低估了時程
最後總共花了 5~6 個小時才騎完全程
騎腳踏車已經夠累人了
結果高雄的陽光又刺熱得嚇人
騎到最後真的是頭昏眼花、手麻腳痛
最後是靠堅強的意志力才撐完全場
只能說
還真是年輕又熱血啊!!! 

接下來就一起來體驗這趟累死人不償命的卡打車之旅吧 ~
本次特別改版,改以幻燈片來顯示圖片
並利用編號及地圖上相對應的號碼來表示拍攝地點
希望大家看得盡興囉! 
(如果想模仿的話,切忌有的路段陰森又有野狗喔@@) 

 高雄臨港線示意圖   

-------------------------------------------------------------------

這篇網誌打到最後還是想說說自己的心聲
看過每一次的臨港線介紹都會講說臨港線見證了高雄多少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
也說了它乘載多少港都的回憶
可是矛盾的是
為什麼政府還是執意要拆掉全部的臨港線呢?
而且不只拆了鐵軌,還拆掉了很多周邊的古蹟
為什麼要毀了這所謂「高雄的歷史」
再把幾乎重疊的路線改成輕軌、把高雄港站區全部變更為商業區、把整條路線改成自行車道
最後再提醒我們不要忘記?
況且在大眾運輸不算富裕的高雄市
環狀鐵路用心經營也是個提升大眾運輸使用裡的寶物耶!
把整條路線打掉再重蓋一座可是勞民又傷財啊!
最重要的是
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失去時
未來如何的想重建都沒有意義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臨港線自行車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moting 的頭像
    remoting

    Remoting's World

    remo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